|
【中国建陶】中国建筑陶瓷产业40年发展历史大事记 |
【zhongguojiantao】2018-9-8发表: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40年发展历史大事记 谨以此文,献给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伟大的中国陶瓷产业,献给每一位自强不息的陶瓷人!壹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中国gdp3624.1亿元。40年后,这一数据飚升至82.7万亿元,激增230倍。 陶瓷相关 中国陶瓷科技城中国陶瓷文化节中国品牌建陶家居节建陶国际品牌建陶经营全攻略建陶指数建陶业,本文关键词:中国建陶改革开放中国建筑建陶产业万平方米20140年陶瓷砖中国陶大事记产量历史全国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40年发展历史大事记谨以此文,献给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伟大的中国陶瓷产业,献给每一位自强不息的陶瓷人! 壹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中国gdp3624.1亿元。40年后,这一数据飚升至82.7万亿元,激增230倍。 时年,中国建筑陶瓷总产量545.8万平方米,2017年这一数据高达101.5亿平方米。40年2030倍的增量。当年的全国陶瓷砖年产量,刚好等同于2017年全国陶瓷砖实际产量排产4小时的数值。亦不及当前广东佛山、江西高安、山东淄博、四川夹江、福建泉州、湖南岳阳、湖北当阳等产区单个规模企业一年的产量! 40年风云激荡,中国陶瓷产业沧桑巨变。 产能、产量、出口量、从业人员等多项指标雄踞世界第一。年总产量总占全球的比例超过7成。 新华社8月12日刊文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36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3400多元;7亿多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 这些改革开放时期的数据基础既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强大支撑,亦是陶瓷产业参与其中的共生与共荣。 数千年陶瓷技艺的厚积、传承与创新,时时刻刻在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改善着人类生活的质量。而这其中,“改革开放”如同一双巨大的双手,成为推动陶瓷发展与进化的强大力量。 中国建陶在过去40年历史机遇期中,充分享受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红利,顺着“改革开放”的总纲大道,在城市化进程中以日益腾飞的工业制造和遍地开花的房地产开发为两翼,重新绽放了“china瓷器”的古老文明,开创了陶瓷原创国的世界制造新局面。陶瓷的无限可能,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工业、在波澜壮阔的建陶产业、在无数企业家、技术人和创新者的共同努力下变成现实,并生发出新的陶瓷文明。 贰 1978年,国内的陶瓷厂就开始零星地从国外购买部分设备。 当年景德镇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喷雾塔干燥器的关键设备——高压泥浆柱赛泵2台,成为我国建陶领域第一个实现“在年产60万平方米釉面砖生产线上使用压力喷雾干燥制粉”的企业。彼时喷雾干燥制粉工艺是建陶工业坯粉制备的先进工艺。 此后,景陶厂的釉面砖产量由1979年的95万平方米增长到1980年的136.37万平方米、1981年的150万平方米和1982年的168.39万平方米,成为全国釉面砖最大生产厂家。 景德镇陶瓷厂旧址 1978年,距离景德镇1920公里的沈阳陶瓷厂成功研发了朱砂斑纹釉外墙砖、朱红色图案砖及金沙釉图案砖、地毯花纹红地砖、釉下稀土色料印花砖等一系列新产品,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快速跻身至全国釉面砖产量第二位。 同年,石湾建陶厂(当时归属国家建材部,1993年为佛陶集团下属企业)经香港接到国外样品,与石湾化工陶瓷厂合作生产出第一款彩釉墙地砖。 这一年(1978),一位名叫鲍杰军的青年学生跨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机械设计系的教室,从此开启了他与陶瓷的“相濡以沫”。后来的鲍杰军,成为科达、欧神诺的联合创始人。 1979年,我国台湾地区罗马磁砖就引进了意大利siti(西蒂)窑炉和sacami(萨克米)压机等欧洲先进生产设备,与福和、中泰、凯聚、精工等陶瓷厂开启了台湾陶瓷工业的快速发展之路。 事实上,理念超前、率先国际化的台湾陶企,后来成为大陆陶瓷工业学习的标杆。他们在产品品质、设计开发及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均遥遥领先大陆陶企。 1983年,佛山市石湾耐酸陶瓷厂第五车间(佛山市石湾利华装饰砖厂)从意大利引进年产30万平方米的全自动墙地砖生产线,于1984年10月投产。这是我国大陆地区从国外引进的第一条全自动墙地砖生产线,它与当年传统的隧道窑生产线相比,可节约70%的燃料,烧成时间从常规的20多个小时缩短至50分钟左右。 这一事件成为中国传统建陶工业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的重要标志。自此,全国各地陶瓷厂掀起了从国外引进自动化墙地砖生产线热潮。 1983年,石湾耐酸陶瓷厂引进的大陆第一条意大利全自动生产线 1986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在山东淄博创会成立。 至1987年,包括福建、山东在内的全国各地陶瓷厂引进国外生产线突破60条。并由此拉开了中国建陶产业大扩张的序幕,国企、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合资企业甚至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存。 1989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正式创会成立。 1993年3月,台湾福丰窑业与上海闵行区政府合资创建上海福祥窑业,注册品牌商标“亚细亚asa”。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台湾斯米克、罗马、冠军等品牌陆续到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建厂投资。此后的20年间,以上述品牌为代表的“台资系”几乎垄断了全国高端市场的销量。 这一年的5月28日,20岁的贾峰在河北张家口万全县盘下一间小门面,做起了建材销售。后来这家小门面发展成为全国17个省市拥有80多个销区、700多家连锁店的建材流通巨无霸——华耐家居集团。 1993年的工业数据显示,我国建筑陶瓷以5.3亿平方米的年产量,第一次赶超了意大利、西班牙,成为世界建陶第一生产国,至今未变。 根据1995年国家工业普查统计,当年全国建筑陶瓷企业突破3000家(含卫生陶瓷),相关配套企业达到119家。 而这个时候,中国陶瓷工业既处于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的前夕,又处于新旧市场机制、企业产权、体制与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存在剧烈冲突与纠结的复杂状态。 发生于1995年12月5日的一件事,正是陶瓷行业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当天,时任佛山市石湾镇委书记霍锡淮和主管工业的副书记庞润流找到时任东平陶瓷总厂厂长何新明:“有一个很烂的厂,你敢不敢接?但是在接手之前不能去看,你要用党性担保,连老婆都不能说。” 2天后,东平陶瓷总厂临危受命,接管了石湾一家濒临倒闭、负债1.4亿元的镇属企业——华泰陶瓷有限公司。 1996年,全国陶瓷砖总产量13.6亿平方米,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下滑(—14.34%)。第二次下滑是1998年的16亿平方米比1997年降了13.44%。 1997年,33岁的梁桐灿在民营企业第一县顺德投资陶瓷厂,创立“宏宇”品牌。10年后,这家陶企规模跻身国内“建陶前5”的集团军阵营。 1998年,国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力度,其中以国企改革进入“国退民进”为甚。全国各地国企及乡镇、集体陶企亦在这前后三年内纷纷改制。南庄镇政府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成立企业转制小组,决定对19家镇办企业进行公开拍卖。 42岁的叶德林和6位朋友筹资,从南庄镇政府的公开竞标拍卖会上,先后拍得了明珠高级装饰砖厂和恒泰陶瓷厂的所有权,正式从乡镇企业创始人转身为民营企业家。 同年,欧神诺、嘉俊等一批民营企业纷纷创立。资深媒体人喻镇荣在其著作《陶业纵横》中记载,1998年前后3年内,佛山民营陶瓷厂共投建了240条墙地砖生产线。 而郭万龙、田庆忠等福建籍年青人也在这一年从市场一线回到佛山,创立了“依诺瓷砖”。自此,经销商转型“造砖”的浪潮亦此起彼伏! 这一年,鹰牌陶瓷作为我国建陶唯一代表品牌首次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当时的中国房地产业如睡狮初醒,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开始成为一个超级工地! 1998年,鹰牌陶瓷第一次参加博洛尼亚展 1999年,鹰牌控股于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并成为行业唯一代表参加建国50周年成就展。 至此,中国建陶产业历经初创到扩张的高速发展,从国营(或集体)转制到民营,从“批条子抢货”的计划经济到充分市场化,20世纪的历史之门,缓缓关闭…… 叁 时光如白驹过隙。 21世纪的到来,中国陶瓷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广东佛山、江西宜春、山东临沂、淄博、四川乐山、福建泉州等地的陶瓷产业规模均实现了高速发展和增长。 2001年10月18日,中国陶瓷城在佛山石湾奠基。次年,位于南庄的华夏陶瓷博览城破土动工,正式开启佛山陶瓷品牌化之路。 2002年,博德、简一这两家创新型陶瓷企业踏上了历史征程,开启了各自的创新之路,并成为后来中国建陶创新的杰出代表。 这一年,第一届佛山陶博会开幕,中国建陶海外贸易之门正式打开。 同年,创立10年的科达机电(现更名科达洁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02年,第一届佛山陶博会在石湾开幕 2002年,科达机电(现科达洁能)在上海上市,左1为创始人卢勤 2005年,金意陶思想馆落地佛山主干道季华三路。其超前的概念设计和文化赋能,开启了中国陶企总部展厅的升华之门。 2006年底,经过反复考察之后的新中源集团决定投资8亿元在江西高安建设大型陶瓷砖生产基地。此后3年内,包括新明珠、顺成以及众多福建、温州企业在内的30多家陶瓷企业外出投资、众多湖南、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本土企业扩张,多达300亿资金进入建陶生产线的密集建设期。 2007年,蒙娜丽莎集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干压大规格陶瓷板生产线落户蒙娜丽莎集团。瓷砖薄型化时代正式开启! 同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博物馆在东莞唯美集团落成,这被视为中国建陶产业文化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创世之举。 2008年,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先生著作《中国智式》出版,这是迄当时为止,第一本对中国建陶产业进行系统梳理、多维分析的公开出版专著,为广大陶瓷人所学致用。 同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得益于国家4万亿刺激政策,全国陶瓷产业在短暂的震荡之后,于2009年再次如脱缰之马,步入了超速发展之路。 2011年,陶瓷财经创办人毛国中(时任陶瓷信息总编辑)策划“陶业长征——全国建陶产能大型实地调查”活动揭幕,第一次真实还原了“全国陶瓷砖110亿平方米”的产能数据。 2013年,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向大会提交了《呼吁政府出台促进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规划政策》的提案。同时新明珠集团三水工厂工人胡小燕亦当选,成为我国全国人大第一批农民工代表。这被视为建陶产业“话语通道”的重大突破! 这一年,东鹏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由于计划转战a股市场,3年后的6月,东鹏控股在港交所退市。 2014年12月3日,道氏技术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409,成为中国建陶化工材料第一股。 2014年,中国陶瓷化工第一股“道氏技术”在深交所上市 2015年,全国陶瓷产业结束了长达17年的增长态势,全年产量同比下降0.5%,自此由高增长时代进入饱和发展期的零和状态。 2016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牵头主编、由原会长丁卫东先生担任主编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较为系统、全面地还原了我国古代、现代各个时期建筑卫生陶瓷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面貌,影响巨大! 这一年的5月5日,美国田纳西州州长比尔·哈斯拉姆和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签署正式投资合作备忘录。开启了中国建陶名企的跨国建厂之路,此后科达洁能、新中源集团等纷纷到国外投资建陶产业链项目。 2016年5月,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前右)赴美签约确定了跨国建厂的投资 2017年12月19日,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佛山首家在a股上市的陶瓷企业。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陶瓷砖产量同比下降17.7%,20年来第一次出现2位数负增长。全行业的问候语从几年前的“今年增长了多少”,变为“情况还好吗”。 此处省略一千万字,也无法回避建陶产业进入整体“从零到负”、局部品牌集约增长的新时代。 我们彻底告别了“经销商拯救工厂”的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全国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精装修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的趋势,我们面对的是工程集采和整装公司、设计师们集体挑肥拣瘦的囧途。极其稀少的机会来自旧房新装和日渐稀薄的毛坯房市场,国际贸易领域不仅要面临整体市场缩窄、国外产区竞争力增强的残酷事实,还要面对国际品牌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分羹夺食。 40年风雨兼程,40载波澜壮阔。 我们曾经意气风发,所向披靡;我们曾经在冲业绩的日子里挥斥方遒,日进斗金;我们曾经把大笔的资金和资源集中到生产规模的扩张,却对品牌建设、自主创新和人才建设上惜财如命! 蓦然回首,中国建陶40年殊途同归:煎熬、剩下还是被淘汰? 凭栏远眺,历史尽收眼底,40年纷繁复杂的道和术,造就今日结局之红黄蓝绿。 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浩瀚时空之中,未来永远在路上,关键是我们自己书写的历史,是怎样的一番图景?我们的当下,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们的未来,才有可能勾勒出一些轮廓! 文末我们来看一张老照片,今天的企业家曾经也是小鲜肉!你能认出他们是谁吗 中国建陶zhongguojiantao相关"中国建筑陶瓷产业40年发展历史大事记"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中国建陶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中国建陶zhongguojiantao的支持,对于中国建筑陶瓷产业40年发展历史大事记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瓷砖相关 中国陶瓷科技城中国陶瓷文化节中国品牌建陶家居节建陶国际品牌建陶经营全攻略建陶指数建陶业,本资讯的关键词:中国建陶改革开放中国建筑建陶产业万平方米20140年陶瓷砖中国陶大事记产量历史全国 (【zhongguojiantao】更新:2018/9/8 9:27:27)
|